今年一季度,我市继续加大就业扶持力度,“真金白银”激励就业创业。 随着“大学习、大调研、大落实”“进万企、解难题、促发展”“春来归盐、返乡就业”等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企业一批涉及建设、用工问题得到有效化解,从而确保了我市就业市场的基本稳定。现对我市一季度就业情况分析如下:
一、全市就业形势总体平稳
一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9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32.22%,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46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41.71%,实施就业援助0.31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29.52%,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3%。
(一)从企业监测数据看,直报企业就业基本平稳。一季度,统计列统7188家“四上”单位,合计从业人员105.34万人,同口径同比增加0.83万人,增长0.8%;实现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同比增长6.5%,比上年提升0.9个百分点。分行业情况看,传统产业用工需求收紧,新兴智能产业用工需求增加。人社局400家企业失业动态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底在岗职工总数134019人,2月底在岗职工总数132447人,3月调查期在岗职工总数132504人,比上年底净减1515人,减幅为1.13%,比上月底净增57人,环比增幅0.04%。3月份,四百家监测企业增员前三位的分别是盐城天合国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增员151人,阜宁协鑫集成科技有限公司增员150人,阜宁澳洋科技有限公司增员97人。企业减员前三位的分别是江苏摩比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减员133人,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减员128人,中一汽车集团减员100人。
(二)从人力资源供求情况看,市场用工需求有所增加。一季度,全市共举办各类招聘会225场(次),提供招聘岗位20.77万个(次),进场求职20.28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6.86万人(服务工业企业3.89万人)。季末,我市人力资源市场求人倍数1.08,企业缺工总数为12633人,其中工业企业缺工总数为8648人。人力资源市场求人倍率1.08,比去年同期上升0.04。
(三)从城镇登记失业率数据看,失业率保持较低水平。 一季度,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3%,同比下降0.03个百分点。新登记失业人数19794人(女性9551人),同比减少491人,下降2.42%,其中就业转失业15097人,新成长人员4697人(高校毕业生125人)。实现再就业人数为14568人,同比增加649人,增长4.66%。期末实有登记失业人数17895人,同比减少364人,下降1.99%。由于全市就业活跃度高于往期,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城镇登记失业率处于较低水平
(四)从县区调研情况看,新兴行业吸纳就业形势较好。一季度,我们对滨海县房地产业、大丰区旅游业、射阳县规上文化产业、盐都区高新区企业用工进行了专项调研,调研情况显示我市旅游及智能终端等新兴产业发展,较好地带动了所在地区的就业增长,与此同时未来房地产行业因楼盘销售结束、用地指标不断减少、开发成本费用增加等原因,企业面临退库,行业用工需求有下降趋势。另外,部分与汽车相关的配套用品生产企业以及纺织业企业吸纳就业能力减弱。
二、上半年就业形势研判
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保持较好增长,给上半年就业带来较多机会。另外,随着市委、市政府加大力度“真金白银”激励就业创业,以及我市一批重特大项目的建成投产,未来我市就业趋势是平稳向好态势。但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位运行有小幅上升的可能,需要持续加以关注。
三、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因去产能与环保治理影响部分行业用工的增加
从环保治理角度看,自去年以来环保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部分企业被整改甚至关停,企业用工已然受到一定影响。随着环保治理日益走向常态化和长效化,出现新增或再度被要求整改甚至关停企业的情况难免不再发生。因此,预计环保治理的影响还将持续,化工、金属冶炼等行业企业减少用工的情况还会存在。
(二)劳动力成本上涨会抑制企业增加用工的积极性
劳动力成本上涨是继资金紧张和需求减少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第三大难题,三个因素在企业占比均在30%以上。近年来,随着社保等各项制度的日趋完善,企业用工成本不断上涨,为此,企业用工时会再三权衡,部分有用工需求的企业甚至会因此不得不放弃招工。
(三)产业转型升级加剧劳动就业结构性矛盾
过去经济发展加快必然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然而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高级化,以及新业态和新的经营模式的涌现,当前及今后即使经济发展加快,也未必能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一些智能化技术含量高的行业未来会出现大批机器人取代普通用工现象。目前我市从传统行业、过剩产能和落后产能行业的待转岗分流人员和农民工,他们大多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技术单一,很难符合企业用人需求,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四、对策建议
(一)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确保企业用工保持稳定
去产能、环保治理给多个行业带来一定影响,部分企业被要求关停或整改,致使了这些行业企业用工需求减少。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推手,去产能、环保治理是一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持久战,我市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确保企业用工保持稳定。对于部分由于自身条件有限,难以自行达标的企业,有关部门应经过充分调研,为其提供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帮助其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完成设备的改造升级,实现清洁生产和达标排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因此而分流出的职工,政府相关部门要帮助其尽快找到合适岗位。
(二)实施企业用工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积极用工
政府相关部门可针对性地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以鼓励企业积极用工。一是发放一次性就业或社保补贴。为鼓励企业增加用工,可给予符合条件的企业用工行为一次性就业补贴或社保补贴。二是进一步加大稳岗补贴支持力度。对因去产能、环保整治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政府可加大其稳岗补贴的支持力度,如提高稳岗补贴额度、增加发放次数等。三是予以其他相关优惠。如减免有关税费,以及给与有关方便等。
(三)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以使企业敢于用工
归根结底,企业用工减少的关键在于其经济效益不足以支撑更大的用工量。对此,有关部门要强化服务,帮助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一是充分运用税收优惠,着力解决企业税负问题。有关部门不仅要进一步完善相关财税优惠政策,还需采取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政策,以提高企业对优惠政策的承接力。二是加强金融帮扶,疏通企业发展的“资金血管”。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简化贷款流程,加快审批进度,降低融资成本,以使企业获得持续扩张。三是采取积极措施有效降低企业成本。2017以来,原材料价格明显上涨使得企业生产成本居高难下,消费价格上涨使得企业用工成本持续攀升,大大挤压了不少企业的盈利空间。对此,有关部门应采取积极的宏观调控措施平抑物价,有效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四)加强法制宣传,构建真正和谐的劳动关系
“劳企”矛盾、劳资纠纷会给企业与劳动者产生负面影响,为此,我们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完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使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实现安全性与灵活性平衡,既要对劳动者实行倾斜保护,也要兼顾企业的合理诉求。另一方面要加大法制宣传力度,要通过线上线下多种途径向公众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常识;在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开设《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课程,有针对性地为劳动关系双方提供法律服务,构建真正和谐的劳动关系,使企业放心用工,也让劳动者安心工作。